15 April 2004

IQ+EQ=最佳領導人

變革的時代,領導人必須兼具描繪願景的IQ思考力、帶動員工參與的EQ行動力。

天下雜誌296 2004/4/1
文/孫曉萍

太郎一個人做要花三個小時,次郎一個人做要花兩小時的工作,如果兄弟兩人同時開始,合力一起做,幾個小時能做完?」

正確答案是一個小時又十二分鐘。

實際情況,果真如此?

只要上司一句話「你們兩個人合作的話,只要一個小時又十二分鐘」,兩名部下就真能按時完成?
「像正確答案的實際情況少之又少,」神戶大學教授金井壽宏指出,原因很多,也許兄弟兩人感情不睦、或者是哥哥太郎看到弟弟年紀雖小卻比自己做得快,任性地耍起脾氣、又可能次郎顧慮哥哥的面子,故意放慢速度等,兩人的關係和感情,將影響實際情況。

這個曾在美國學力測驗GMAT中出現的題目,恰能表示近年來,廣受企業界矚目的IQ(智能指數)與EQ(情緒指數)的特徵。

EQ一詞廣為世人所知,源於美國情緒智商專家丹尼爾.高曼在一九九五年的著作《EQ》一書,高曼於書中再三強調EQ在學校教育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。

稍後,高曼採訪眾多的商界人士,考證EQ在企業界的重要性,他在一九九八年出版《EQⅡ工作EQ》中主張,從事醫療、法律等專業工作的人,前提條件是具備相當水準的IQ,但這些人若想表現卓越,豐富的EQ則不可或缺。

根據高曼的調查,IQ對業績的貢獻度最多只有二五%,甚至有的分析結果不過四%,也就是說,締造傑出業績的因素,七五%以上來自EQ。

EQ的定義是,認識自我及他人的感情、激發自我、有效管理自我和他人感情關係的能力。

‧跟著他準沒錯

日本《統帥雜誌》指出,在變革的時代,領導人要扮演兩個角色,一是描繪未來願景,這與IQ的思考十分接近,二是帶動組織的每個成員,如想獲得部下「跟著他準沒錯」的信賴,EQ的行動不可或缺。「IQ思考加上EQ行動的領導人,才能讓組織動起來」。

《統帥雜誌》介紹了幾個實例:在日本足球界,第一位兼具高中足球隊及職業足球隊教練經驗的李國秀
(現任Verdy川崎隊教練),以培育成果傑出的選手知名,他的領導風格就展現EQ的「察覺自我及他人的感情」。

例如在比賽前,選手熱身完畢回到更衣室換制服,到邁入球場前短短的時間,李國秀總是細心地觀察每位選手的表情,而中場休息時間的十分鐘,他更下功夫思考「用什麼話、何種語調」為球員加油打氣。
李國秀創建LJ足球公園時,高舉「用運動讓社區的人,從小孩到老人都聚集起來」、「培養未來在世界足球賽活躍的種子選手」的願景,顯示他具備願景派的EQ能力。

人才派遣公司柏聖納人事部主管橘真由美,在部下眼中是個善體人意、能力傑出的主管。

她談到如何培養察覺他人感情的能力時,方法是:每年與五千名以上的人面談,每一回都努力地去觀察應徵者的眼神、表情、甚至一瞬間的反應等。

今澤和子從聖瑪莉安娜醫科大學醫院的護理長退下來後,擔任老人看護中心Motherth南柏總經理,為了提供老人家更貼心的服務,她想出「察覺、在意、靈敏」的標語,要求每位看護人員在察覺老人家的需求後,要能在意、採取行動,靈敏地照顧老人家。重視「察覺」別人感受的今澤,甚至在招募新人時,還加入「察覺」一項選拔項目。

‧喪失EQ的十年

「傳統上,日本企業具有以和為貴、互相體諒的高度EQ企業文化,」早稻田商學研究所教授梅津祐良指出,然而,「迷失的十年」明顯地降低日本上班族的EQ能力。

他分析,過去十年日本企業為了因應不景氣的衝擊,仿效美國企業,進行大規模的裁員、縮編等企業改革動作後,後遺症相繼浮現——許多職場人力吃緊,加上時下盛行的能力主義、成果主義,職場壓力只升不降,不少主管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,又無法理解部下的立場,毫不留情地厲言指責,往往引發嚴重的「權力騷擾」(Power Harassment)職場問題。

剷除企業改革的後遺症,「需要IQ思考EQ行動『最佳組合』的領導人,」《統帥雜誌》指出。

fr.: 天下雜誌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