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June 2004

當小公司成長為大企業

美國捷藍(JetBlue)航空公司,成立不過五年,卻發揮小而美的精神,以低票價加上受歡迎的服務,在航空業的一片慘淡中,闖出一番天地,去年的營收已經衝到近十億美元。在未來一年,捷藍計劃持續擴展,將僱用兩千名員工,平均每三個星期,就增加一架新飛機。公司正站在要從小孩變成大人的轉捩點上。

這是創業成功的小公司,能否持續成長為大企業,所需面對的一個重要關口。「快速企業」(Fast Company)雜誌拋出問題:捷藍是否能從賺錢的小公司,蛻變成大企業,同時又不失去它原有的精神?

與捷藍相似的故事,在八○年代就已經上演過。當時,美國的People Express航空公司革新產業,推出超低票價、重視顧客的策略。成立五年內,公司的年營收已經達十億美元。就在即將成為大企業的時候,公司因為擴展過速,系統無法處理急遽增加的乘客數,再加上無法消化購併的公司,成立五年來超級搶手,第六年卻消聲匿跡。

這個故事的開頭,是捷藍的翻版,但是故事的結尾,卻是捷藍正要努力避免的。曾任People Express主管的柯林斯(Chris Collins),現在是捷藍的系統營運副總裁。他表示,讓他晚上輾轉難眠的,不是思考明天捷藍會需要什麼,而是思考未來五年捷藍將需要什麼,以免重蹈短視的覆轍。

捷藍的創辦人,也是目前的CEO尼爾曼(David Neeleman),雖然近年來因為公司成功,搖身成為媒體寵兒,但是捷藍現在的規模,已經成長到超出他的領導經驗。他從來不曾經營過規模如此大的公司。這個考驗幾乎是所有創業者早晚都必須面對的,他們或許有能力從無到有創立一家公司,卻不一定有能力應付經營大型公司的挑戰。為了避免在這個問題上觸礁,尼爾曼為不成熟的公司,尋找了成熟的人才。捷藍的財務長是從西南航空公司挖角,總裁則來自大陸航空公司,他們在產業的豐富經驗,彌補了他自己的不足。

此外,捷藍的特色包括有彈性、速度快,公司與員工以及顧客之間保持親密性,都是小公司適合做的事情。但是當公司越來越大,需要更多的官僚體系進行管理時,要保持這些特質也越來越困難。例如,尼爾曼喜歡走出辦公室,站在第一線與員工並肩作戰,以前他叫得出許多員工的名字,現在,越來越多員工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。捷藍的因應之道是,加強主管訓練,分派一名主管掌管一個飛行城市,成為尼爾曼的分身。

捷藍能否從小公司變為大企業,就看這些做法能否奏效。

fr.: http://www.emba.com.tw/emba/recentrelease/singlearticle.asp?期數=214&編號=17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