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 June 2004

品德應從CEO做起

作者:林宜諄 2004.6 /第216期

根據《遠見》「國內上市上櫃企業對品德重視度大調查」顯示,幾乎所有人資主管,都同意「上樑不正下樑歪」——認為CEO的操守,對員工影響重大。調查結果更發現,七成五的企業徵才時,把求職者的品德,看得比專業能力重要。

如果說CEO的品德操守,是企業良好形象的核心。那麼,員工的品德就是企業形象的基石。

進入6月畢業潮,也正是企業徵才的旺季。今年企業徵才最重視的是什麼?專業能力?不,答案是「人品」。根據《遠見》雜誌最近針對國內所有上市上櫃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進行的調查顯示,高達74.7%的企業在徵才時,會把人才的品德條件看得比專業能力重要。

企業徵才新趨勢

相較於社會新鮮人向來把高學歷、專業能力或證照,認定為取得較好工作的信心保證,事實上,國內企業在經過國內外層出不窮的企業弊案刺激後,現在更重視的是「人品」。

交叉分析中發現,超過八成金融、服務業者,在徵才時把「人品」當作第一要件。

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誠表示,金融業和服務業因對金錢及顧客有較多直接接觸,因此比傳產和科技業更重視人才品德,不僅規範較為嚴密,對違規者的處罰也較重。「進入財富管理時代,金融商品日趨複雜,客戶願意把資產交給銀行管理,對金融業者的誠信要求自然更高,」主管「獵人才」任務的中國信託金控行政長尚瑞強說。

不過,仍有12.9%的科技業者表明,在徵才時看重專業能力甚於人品。「科技業比較重視創新,加上現在科技人較不重忠誠,努力工作拿到分紅後,別家公司提供更優渥的薪資,立刻走人,」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魏永篤觀察分析。

有人品,才能善用科技

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認為,進入知識經濟時代,智慧存在人的腦袋裡,如果不把人品放在第一位,將是很危險的事情。有人品,才知道如何善用IT技術,否則就會危害社會,因此高科技業更應該重視品德。

《遠見》調查發現,「誠信」和「責任感」是最為國內企業看重的兩大人格特質,進一步分析後發現,金融業和傳產製造業把「誠信」放首位,科技業和服務業則把「責任感」擺在第一位。

所謂「人心隔肚皮」,企業如何在徵才時篩選出具備品德的人才?

根據調查顯示,64.4%的企業人資仍藉由傳統面試檢視應徵者人品,其次是多方打聽(14.1%)和試用期評估(12.1%),少數會透過心理測驗(5.3%)和暗中觀察(2.3%),只有1.8%的業者會看推薦信。

員工行為準則備受重視

企業不僅在徵才時把關,也透過訂定員工行為準則規範人員的品德。

《遠見》調查顯示,超過八成五的國內上市上櫃企業已訂定員工行為準則,詳加規範員工收受餽贈和不得洩密等行為。相較於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葉匡時1995年的調查,當時國內大型企業僅不到1%將企業倫理守則納入公司規章中,顯見九年來已有愈來愈多企業體認倫理的重要。

如果員工在品德上發生問題,企業會如何處置?根據《遠見》雜誌調查發現,國內有近五成企業曾以開除、或到法院控告的方式,懲處品德有重大瑕疵的員工;19.1%的企業採取記過或申誡方式處理;只有1%的企業漠視不理;27.1%的企業則表示未曾發生過類似情形。

調查顯示,為了避免員工跳槽後幫助同業成為最大競爭對手,55.3%的國內企業設置禁止競業條款來約束員工跳槽行為,其中42.7%主要針對少數主管或部門,只有12.6%要求大多數員工簽署。

交叉分析後發現,高達86.7%的金融業者沒有設置禁止競業條款,科技業者有66.7%設置,比例最高。

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柯火烈指出,IBM不打算設置禁止競業條款,「如果心經已不在此,簽約只是簽下軀殼而已」,寧以「蘿蔔政策」取代「棍子政策」,創造好的環境以留下人才。

調查也顯示,55%的企業人資主管認為「高階主管帶隊集體跳槽」是很不應該的事,不過,進一步分析發現,46.2%的金融業認為這「純屬個人自由」。

「研發在腦袋裡,因此多數高科技公司要求新進員工簽訂旋轉門條款,約定離職後兩年內不可到競爭同業工作,但目前仍有法律爭議,」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副教授胡黃德認為,如果團隊集體跳槽,一定有其理由,不能只怪跳槽者為「叛徒」。

去年10月,理律律師事務所員工劉偉杰因涉嫌盜賣客戶30億元股票案,震驚全台。這個因人謀不臧差點導致企業瀕臨破產的教訓發生後,讓國內四成五的企業心生警惕並採取應變措施,包括加強內控和稽核(33.2%)、加強員工品格教育(9%)、訂定員工行為準則(2.6%)和嚴懲有品德爭議的員工(0.5%)。不過,35.8%的企業因已有良好制度沒有加強動作,18.8%的企業並未因此提高警覺。

CEO品德更是關鍵

除了重視員工的品德操守,企業領導人的品德操守其實更重要。《遠見》雜誌調查指出,高達九成五的人資主管認為,企業CEO的品德操守對員工形成重要的示範,影響更大。

那麼,國內企業人資主管心目中最有品德操守的企業家是誰?根據《遠見》雜誌調查顯示,第一名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,第二名是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。至於形象最佳的企業,調查結果前兩名,分別是台積電和台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調查「國內最有品德操守的企業家」時,高達24%的企業人資主管回答「沒有」,比例甚至超過排名第一的張忠謀(22%),他們在受訪過程中很直截地回答:「台灣沒有最值得尊敬的企業家。」。

而調查「提到企業品德,國內哪個企業形象最佳」時,也有20.4%的企業人資主管回答「沒有」,比例跟排行第二名的台塑(20.2%)相去不遠。

「這個答案顯見台灣社會對企業品德仍有高度的期待,」一位資深媒體人說。

中信金行政長尚瑞強對此結果表示「並不令人驚訝」,因為大多數人對企業家實際的品格操守並不瞭解,最後還是會根據企業資產、企業曝光度下判斷。

以身作則的企業家倍受尊敬
柯火烈則表示,張忠謀是位專注本業、完全以企業發展為重心的領導人,他對屬下要求嚴格,本身也以身作則,相當克制和自律,很值得尊敬。而台積電是個相當遵守遊戲規則的企業,像赴大陸投資,都是經過審核過關後才過去,不像有些企業趁機偷跑,因此企業形象被肯定,當之無愧。

魏永篤認為,國內大部分都是家族企業,但台積電不是家族企業,張忠謀是以專業經理人身份治理台積電,而王永慶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,因此特別值得尊敬。

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許士軍倒有不同的解讀,他認為這份排行榜反映出台灣社會充斥勢利的價值觀,總以成敗論英雄,「官大、權大,自然學問大」,在政治上亦是如此。許士軍強調,並非指上榜的企業人士不好,而是如果換成其他的題目,這些人還是會上榜。

fr.: http://www.gvm.com.tw/theme/inpage_cover.asp?ser=9820&Pg=2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