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 April 2004

中華電信 --「比台積電還賺錢」的成功學

撰文-陳世耀  攝影-邱如仁
2004年4月 e天下雜誌

中華電信如何以資訊技術打通任督二脈?有哪4大實戰經驗值得參考?「武功練到一個相當的程度,就可以到另一個更大的江湖去一較長短,」就任中華電信董事長至今一年多的賀陳旦如此期許。

在「民營化」這個極具爭議性的難題下,他將如何繼續帶領中華電信成功轉型?

台灣,你可能每天都得接觸到中華電信。

99%的家中裝有中華電信的市內電話,60%的人用它打國際電話;此外,還有33%的人使用它的大哥大號碼。

中華電信因此賺了多少錢?答案是:新台幣483.98億,比台積電還多!

中華電信去年營收1791.43億元、稅後盈餘483.98億元。也就是說,它每做4塊錢的生意,就賺1塊錢。事實上,它的獲利數字,比台積電的472.6億還高,已經連續2年蟬聯上市電子業中最賺錢的公司。

中華電信今年以來的成績也很亮眼:行動電話用戶數已經突破830萬,市場佔有率超過33%;ARPU(用戶平均每月貢獻費率,扣除預付卡)高達850元;ADSL用戶數更突破300萬。這些,在台灣全部排行第一。

面對自由化競爭,名義仍然屬於「國營事業」的中華電信,為何能持續領先?

「中華電信有國營企業的宿命,但不認命,」和中華電信已有多年合作關係的北電網絡副總經理江文漢,下了這個評語。他認為,人力、財力、物力上,累積30年的實戰經驗,讓中華電信成為勇於接收新知的「強勢龍頭」。

‧「認為自己是公務員的,請舉手!」

1996年7月,中華電信從電信總局時代改制,開啟了「公司元年」。從此,內部的營運結構與文化,也在電信自由化的競爭下,發生質變。

「認為自己是公務員的,請舉手!」中華電信總經理呂學錦就表示,他常常在公開的場合中,不斷問同仁這個問題。他的目的是要提醒同仁,要做心態上的改變。

「以前人家求你裝電話,現在則是客戶導向,」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兼國際電信分公司經理張曉東指出,心態上的轉變,來自從過去獨佔的事業,到現在是自由競爭的局面。

「老電信總局時代,只有一個業務,就是電話,」呂學錦坦承。但是,隨技術發展,中華電信開始從固定電話拓展到行動電話,進而提供網際網路的數據服務。

「因此,要把以前2萬9,000個公司,變成一個2萬9,000人的公司,」張曉東也認為,中華電信有2萬9,000名員工,業務上的整合更是重要。

‧「歐吉桑」也要能搞流行!

轉型後的中華電信,在組織上調整為「通路」和「產品」兩種。前者就是北、中、南分公司,負責原先的固網業務外,還要兼具行動、數據等「產品」類公司的業務銷售通路。

事實上,中華電信的業務重點,目前已從固網轉移到行動、數據兩大業務。1998年時,固網佔中華電信總營收比例仍高達72.1%,行動與數據分別是21.4%和5.9%;但是到了2003年底,固網佔總營收比重降到41.7%,行動和數據分別提高到37%和19.9%。

「我們希望能夠將同仁的業務重點,轉移到可以成長的地方,」在中華電信掌管人事的副總經理陳成章說。光說不夠,陳成章還要求許多第一線裝修市內電話線的同仁,回公司後要學習上網、訓練如何安裝ADSL。「其中很多人都已經超過40多歲了!」他語帶驕傲地說。

「不僅是心態要改,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如何去學習,」年資已超過30年的中華電信訓練所講師吳文達說。

「我們不怕老,勤能補拙嘛!」掌管行銷業務的副總經理張豐雄也強調,老頭子也能夠搞流行。例如:中華電信近期「麻吉弟弟」、「ADSL快升了」等話題廣告,都有這位老將的參與。

面對電信自由化的激烈競爭,基層員工也開始動起來。張豐雄舉中港營運處的例子:在這裡,中華電信的同仁,竟結合媽祖遶境的民俗活動,用「行動櫃台」的e化行銷手法賣門號。此外,在屏東,還有員工主動去菜市場擺攤拚業績!

‧走過「死亡交叉點」

這一切的質變,究竟是怎麼發生的?

「我們曾經走過『死亡交叉點』,」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兼行動通信分公司經理俞進一生動地形容。2000年,電信市場已經相當開放,競爭很激烈。當時,中華電信的行動電話用戶數,竟一度落後台灣大哥大50萬人!俞進一表示,當時因為受限於政府採購法的關係,不論是設備或門號都供應不及,最後只好將排隊等門號的100萬名用戶,都拱手讓給民營業者。

「因為採購不及,大家心裡很鬱卒,但那是非戰之罪,」副總經理陳成章回想當時的心情。

那時,應該是總經理呂學錦人生的低潮。面對採購法的限制與危機,遭逢父喪之痛的他,每天還得不斷與政府協調採購問題。

「這塊牆是一定要推倒的,」俞進一回憶當時,光是報告書就補充了3次,每次都好像1本厚厚的教科書。

採購法鬆綁後,開始全體行銷總動員,讓中華電信隔年重回龍頭寶座。

「當時我們3萬6,000多名員工,好像洪水氾濫,一發不可收拾,」中華電信行銷處處長冷台芬,回憶起那種「盛況」:一季之內,就有80萬行動用戶數的好成績。

全員行銷的起源,來自於與廠商的殺價過程。當時,為了壓低摩托羅拉手機的採購單價,負責行銷工作的副總經理張豐雄向廠商表示,一季要賣30萬支的數量。對方直說怎麼可能,還質問他:「憑什麼?」當時他只好硬著頭皮說:「憑3萬多名員工,1人賣10支!」

結果證明,不但把30萬支賣光光,摩托羅拉還得請新加坡的手機工廠,幫忙製造中華電信要求的型號。「我們不習慣當老二,」張豐雄很自信地說:「要變成龍頭,發揮人多勢眾的力量。」

‧全員行銷,靠資訊系統打通任督二脈

不過,光有人數上的優勢還不夠。完整的業務架構,還得靠資訊技術的助力,才能讓各項業務整合在同一個系統。

市話用戶1,300多萬、ADSL用戶300萬、行動電話用戶830多萬……如此龐大的客戶數,如何做行銷、服務?

資訊系統,打通了全員行銷的任督二脈。

不同業務使用不同系統、「各自為王」的時代已經結束。藉由資訊系統的整合,不但打破藩籬後能相互支援,針對未來不斷推出的加值服務,還能夠具有擴充能力。以複雜的帳務系統為例:不但能配合新業務的推出,客戶的資料系統還能搭配各業務的「裝拆移異」。

此外,負責監看中華電信全台灣行動電話運作的網路維運中心,透過資訊科技,竟然一個人就能擔當重任!

「沒有資訊系統,中華電信就不可能運作,」總經理呂學錦更直截了當地表示。

其中,中華電信旗下的電信研究所,扮演相當關鍵性的角色。幾乎所有中華電信內部e化工程與系統建置,電信研究所都有參與。

呂學錦指出,每年電信研究所的研發費用高達30億,不但負責開發資訊系統應用,在新業務的開發上也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。他認為,這就是中華電信獨特的競爭優勢:「客製化和資訊系統規劃上的一致性,是別人沒有的。」

「善戰者,無赫赫之功!」呂學錦加強語氣說。這位行事低調、已歷經中華電信3位董事長更替的總經理,似乎希望外界不要忽視中華電信默默練功的成績。

接受《e天下》專訪時,呂學錦特別透露平時練「腹式呼吸」的秘訣。這種養身功夫,需要每天持續練下去,考驗恆心與耐力。

這就像是中華電信的e化經驗,是一種天天練的過程。究竟,面對高達600多項的業務內容,中華電信是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打通任督二脈?

《e天下》整理出中華電信的4大實戰經驗:

‧實戰經驗1:用CRM幫客戶打分數!

中華電信的成功關鍵之一,是幫客戶打分數。透過日常運轉的資料,每個客戶在中華電信都有不同的分數。從1999年開始,中華電信大手筆地建設了資料倉儲(data warehousing),將公司日常運轉所得資料(包括申裝異動、手機型號、帳務、客服申訴等),經過資料採礦的技術,靠科技做到「對的時間、給對的人服務」。

「不同分數的客戶,就會有不同的待遇,」中華電信總公司行銷處副處長黃子漢直截了當地說。

這類資料分析,還能帶來更多的效益。例如,從帳單金額減少、客服抱怨次數等各變項,透過資料倉儲建立模型,就能提早發現「可能流失的客戶」。其中一個實戰案例是:從600名預測會流失的客戶中,選擇有高價值的客群,寄送關懷信件後,流失率從30%降到了10%。

「將傳統的產品導向,轉為利用科技找到客戶的需求,」中華電信資訊處管理師楊秀一強調。他表示,連客戶遺失手機的型號,都能利用資料倉儲得知。這時,除了進行客戶關懷外,還可以推銷同一型號的手機,拉住客戶的忠誠度。

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行銷處長陳長榮也以「來電答鈴」服務為例:透過CRM(客戶關係管理)針對年齡、使用習慣等類別的篩選,發送簡訊給適當對象,使得這項服務由原先每天新增3,000多人次,增加到9,000多人次;總共在發送了50萬個簡訊宣傳下,有將近5~6萬名新增用戶數的成效。

從資料超市中,更能找到跨業務整合的機會。總公司行銷處處長冷台芬以ADSL為例:從市話客戶中,找到撥接上網費用較高的消費者,透過電話或e-mail來行銷,就能更精準地找到潛在的ADSL使用客戶。

倉儲資料跨業務的應用,也讓企業客戶在搬家時更便利。中華電信資訊處科長郭金城說明:如市話、行動、數據專線等數十項的電信設備,經由資料庫,一次就可以將相關資料取出,協助客戶進行遷移作業,不必像以前,還要一個個地查出設備號碼,曠日費時。

‧實戰經驗2:一通電話,全省服務!

你知道,每次打104查號台時,是誰在應答?答案是:遠在宜蘭的中華電信客服中心。

「透過資訊的力量,已經能帶動人與組織架構的改變,」中華電信資訊處處長錢世明驕傲地說。中華電信的客戶服務中心(Call Center),整合了全省50多個小型的Call Center,變成3個「123服務電話」的北、中、南地區性Call Center,2003年底全面上線。此外,也將服務電話整合成單一專線,讓消費者「一通電話、全省服務。」

「除了客服品質的一致性增加,撥通率更從當初的40%提高到80%,」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兼北區電信分公司經理薛紀建指出。

目前,中華電信廣義的Call Center包含123客服中心、104查號台、112障礙台、ADSL客服專線128,總計近3,500名人員服務。其中以123客服專線為例,來話量平均每天近12.9萬通,人員應答量約8.2萬通。

中華電信估計,將全省104查號台集中在宜蘭,並將客服人員委外,人事成本可大幅節省一半。此外,中區分公司整合先前9個小型Call Center到台中之後,營運成本每年可望減少40位人力,硬體維護成本則約200萬。

運用資訊平台,也讓障礙處理一目了然。在112障礙台擔任客服人員的黃麗珠就表示,透過測試平台的介面,不但可以馬上檢測障礙發生的地點與原因外,還能秀出維修單位的派工進度,隨時告知客戶。

改善硬體設施,人的素質也得要求。中華電信選擇到日本向NTT(日本電信公司)取經,學習如何經營Call Center。去年才進入128專線(ADSL客服)的客服人員陳垣妤表示,中華電信的訓練很紮實,每天上班前主管會宣導最新業務30分鐘,自己也要隨時上網接收新業務訊息。

客服人員的用心,許多消費者已經感受得到。有一次在電話中,陳垣妤指導一位老先生要如何使用ADSL,這位爺爺說:「我的孫子都沒有妳那麼用心教我。」說到這件事,她顯得很開心。

‧實戰經驗3:申裝ADSL,3天搞定!

全台6,000多個營業櫃台、每個月交易量超過100萬筆……,不斷增加的新業務,中華電信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答案就在TOPS(電信客戶資訊服務系統)。

「當業務大幅翻新的同時,資訊系統也要能跟得上才行,」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兼數據通信分公司經理李炎松表示,ADSL業務的快速起飛,讓TOPS系統非做不可。他也曾擔任過TOPS的計劃主持人。

這個系統,讓申裝業務到安裝,一氣呵成。

「ADSL的安裝流程以前要2週,現在只要3個工作天,」副總經理薛紀建指出,這就是TOPS帶來的效率。他表示,在業務量不斷增加的同時,工作人員卻沒有相對地增加,TOPS自動化的供裝系統幫了很多忙。

花了將近5年多時間才完成的TOPS,上線日期一度被形容是中華電信資訊系統的「D Day」(最後期限)。電信研究所所長梁隆星回憶起TOPS的研發過程:董事長、總經理都很關切,位於楊梅的研究所同仁,除了每天超時工作外,晚上還要與台北召開長達3小時的視訊會議。

被當時董事長毛治國要求「唯你是問」的資訊處處長錢世明,更難忘那段日子的慘狀:他們利用晚上與假日,訓練5,000人以上的使用者,並且模擬2,000~3,000種可能的狀況;連負載測試,都超過1萬人次以上。一度,竟然還遭到行銷處人員的反彈:「為什麼要找那麼多人測試?」

‧實戰經驗4:單一帳單,省下7億!

你有沒有發現,以前每個月電話帳單滿天飛的現象,現在已經不見了。中華電信研發出的帳單整合系統,將同一身分證號的帳單整合成一張,或是匯寄到同一個地址。這樣,不但讓用戶方便繳費,更大幅降低單據的印寄成本。

副總經理張豐雄,舉了一個帳單整合後對企業客戶的好處:以台塑為例,以前每個月都要收到幾千張的帳單,整合之後,只要一張就可以處理作帳等相關事宜。

帳單整合系統已經完成了80%。成績是:帳單節省了560萬張、170萬個信封;2003年,這部份估計替中華電信省下了7億元!現在,中華電信甚至已推動使用電子帳單,不再寄發帳單。

「催帳一次搞定、出帳週期統一,全世界其實沒有幾個國家做到,」資訊處錢世明驕傲地表示。電信研究所所長梁隆星也指出,研究所發展出來的帳務整合系統,不但能客製化,面對變化多端的電話費率,更能夠掌握對正確性的要求。

‧民營化後,到更大的江湖一較長短?

當然,中華電信在以上提到的種種成績之外,還是有許多令人詬病之處。

例如,電信產業主管機關的電信總局,副局長高凱聲以親身經歷批評:電信總局去年電話系統故障,向中華電信叫修,竟然遇上態度十分惡劣的維修人員。「第一次沒修好,第二次來竟然在電信總局破口大罵!」高凱聲提到這一段,臉上的餘怒未消。

此外,未來更大的挑戰,就是如何在逐漸飽和的電信市場中,找出第2條成長曲線。

「這就好像是消費者已經吃飽了,你還是要設法開發出讓他願意再吃的點心,」副總經理張豐雄如此形容。

民營化,更是絕對的重頭戲。政大資訊科學系教授連耀南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,說明國營事業身分對中華電信的束縛:「要坐車趕到某個地方,時間快來不及了,別人都可以坐計程車,可是你受限於政府採購法,只能搭公車。」

針對「民營化」這個極具爭議性的難題,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則強調,民營化能夠增加組織彈性、給員工更多激勵的籌碼,更能讓中華電信走到國外。

「武功練到一個相當的程度,就可以到另一個更大的江湖去一較長短,」賀陳旦比喻。

中華電信已經用e化打通「任督二脈」,活絡全身的運動神經。完成民營化後,中華電信可能就像武俠小說中,綁著鉛塊練功多年的高手,一掙脫束縛,更能飛簷走壁……。

fr.: http://epaper.pchome.com.tw/archive/last.htm?s_date=last&s_code=0229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