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造公司內部的知識市場
過去幾年來,「知識管理」成為企業界的熱門話題,許多公司大手筆地投資各種硬體與軟體,期望促進公司內部的知識創造與分享。但是,截至目前為止,這方面的成效卻相當有限。
在最近一期的「麥肯錫季刊」中,麥肯錫顧問布萊恩(Lowell L. Bryan)指出,知識的真正價值主要並非來自知識管理,而是知識的創造與交流分享。布萊恩因此提出「創造公司內部知識市場」的概念。
他指出,知識的大型公開市場存在已久:書籍、專業期刊、報章雜誌,以及網際網路上的線上書店都是。企業何不設法在公司內部創造一個知識市場呢?
基本上,市場就是市場,有賣方(知識的創造與提供者)、買方(知識的取得者),企業內部知識市場要有效運作,其基本要素和一般市場無異:
■有價值的交易標的物。若沒有值得買賣雙方投入此市場的交易標的物,市場就運作不起來。從買方的角度而言,從這個市場取得的知識必須符合需要、方便取得。因此,知識創造者(賣方)提供的知識內容與格式,應該符合這些條件,例如使知識取得者不再需要花費許多時間,和知識創造者或其他人交談,就可以了解知識內容。
■知識的訂價。沒有收穫(價格),哪來賣方?在公司內部知識市場,知識創造者獲得的報酬,通常是個人的榮譽、升遷,甚至財務報酬。
■交易機制。公司內部知識分享的最大受益者是公司,因此,公司應該扮演提供交易機制的角色,獎勵知識創造與提供者,讓他們願意分享知識;確保真正的知識創造者獲得獎勵,而不是那些掠人之美者。
■維持市場的競爭性。市場持續不斷有好東西供應,才能活絡及有效運作。這代表公司應該設法激勵同仁競相創造有品質的知識,以爭取更高榮譽或報酬。
■各種市場規範標準。知識提供的格式、分類、哪些種類的知識可進入交易市場等等。
■市場促進者。市場必須有熟悉機制與規範者,來促進交易與維持市場秩序,例如事業單位主管可以指派幾個人負責知識目錄的編列、哪些知識符合進入市場的資格、刪除過時的知識、找出哪些領域的知識欠缺、激勵專業人員創造知識等等。
把市場原則應用於知識管理,這是個相當新的概念,充分採行的公司還不多。但少數已經應用的公司發現成效甚為顯著,例如哈柏工程材料公司(J. M. Huber)於一九九五年推出「行動後檢討流程」,希望在專案結束後進行檢討,以從中獲得教訓,作為未來改善績效的參考。
其中許多專業啟示當然是對特定部門有益,但在策略、行銷、安全等方面的知識,卻對所有事業單位與部門有助益。該公司把這些檢討心得報告彙整,供所有單位與員工參考。
如今,這個流程已經變成哈柏公司的文化,其資料庫裡有八千份「行動後檢討報告」,不只有效促進公司內部的知識分享,經理人也可藉此在其他事業部門及公司高層建立名聲。最重要的是,哈柏公司高階主管非常肯定,這種知識分享方法顯著提升該公司的績效。
fr.: EMBA電子報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